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紙容器」、「紙類」為何要分開?

你知道「紙容器」和「紙類」有什麼不同嗎?「紙容器」雖然主要成分是「紙」,但是,為了防水、防油,塗布或貼合塑膠薄膜,根據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塑膠材質。

紙包裝食品推廣協會吳淑珍秘書長說明,紙盒包可以分成需要冷藏的屋頂型紙盒包,以及不需冷藏的無菌紙盒包(俗稱:鋁箔包)。屋頂型紙盒包是由80%的紙和20%的聚乙烯(PE)組成。至於俗稱鋁箔包的無菌紙盒包,則是由75%的紙、20%的聚乙烯(PE)、以及5%的鋁箔,層層的保護加上無菌製程,正是為什麼無菌紙盒包不需冷藏還可以保留食物營養的原因。

因為組成的成分不同,後續的回收處理流程以及需要的處理設備也不一樣。鋁箔包、紙盒包、紙杯、紙製便當盒等廢紙容器需要送到具有專門處理廢紙容器技術的處理廠,才能夠把紙漿、鋁箔、塑膠等物質分選出來,製成二次料再利用。我國廢紙容器處理業受補貼機構可回收處理廢紙容器,將紙纖維與塑膠薄膜分離後,製成再生紙漿及塑膠粒,達到資源回收再利用之目的。

紙包裝食品推廣協會吳淑珍秘書長指出,紙盒包的包材取自生生不息的農業經濟林,採用高科技的充填技術,讓它成為便利、環保、低碳的包裝選擇。紙盒包生產業者在追求企業發展的同時,亦擔起製造業者的社會責任,依法繳交容器回收清除處理費用,善盡回收四合一體系中所需擔負的業者責任與義務。

然而這建置多年四合一回收系統,需每個成員各自確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發揮最大成效:民眾確保資源確實回收、垃圾減量;清潔隊加強宣導及資源回收;回收商落實徹底分類;處理廠確保資源妥善處理再利用,然後再經由環保署回收基管會,依稽核認證量發放補貼予處理業受補貼機構。地球環境是大家共同擁有的,唯有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才能讓行之多年的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發揮循環經濟的效用。

大家如果留意便利商店、便當店,有些店家會張貼告示宣導:沒喝完的飲料、沒吃完的便當不要放進垃圾桶,倒掉殘渣、清空內容物,稍微用水清洗或者以用過的餐巾紙簡單擦拭,去除油膩,再丟進資源回收的紙容器類。

尤其臺灣位處亞熱帶,氣候炎熱,飲料殘渣或油膩不僅容易產生氣味,也增加回收儲存、運送、處理各個環節的困難,讓後端的回收處理從業人員處理起來相當辛苦。